Bella Zhang
29 Apr
29Apr

很多人知道修行的这一世往往是六亲缘浅的一世,因为灵魂的成熟度已经做好的离开这个维度空间的准备,在我们印象中的修行者通常是避世修行,远离红尘,导致我们误以为修行是不是到最后会六亲不认,远离家人,远离一切世俗,其实避世修行只是人为的物理隔绝外境,真正的修行到达一定程度后,其实是一种心无所住的状态,还记得我之前视频中常说的镜子理论,当我们真正明白外境是虚像,而这个我不是我的时候,灵魂开始真正醒来,这时你会发现对镜的缘开始变少,也就是外境的相开始变少了,因为心开始产生变化,不再一味的向外攀缘,而是回到造物主的视角,看清欲界天的造物基础其实就是欲望。 

正因为有欲望,所以我们总是贪求听好听的,去看好看的等等,所以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主题,离一切相即一切法。 

首先我们来搞清什么是相,相其实是一个信息集合的呈现,也是心的投射,但又因为每个人的分别心,这些相又是不定的,哪怕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相,不同的分别心会给出不同的定义,而更有趣的是,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为时间、地点、心情等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相,比如,我们随便说一个词,桃子,那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呈现一个桃子的相,有大有小,有水蜜桃,有黄桃,有白桃,甜的,酸的,习气重的人还会联想到女人的身材等等,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相,这些相如同镜花水月,永远都无法达成定论,就好像人们常常讨论的一个问题,人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?你觉得有没有?这个问题其实不用问其他人,问自己,可能早上和晚上的回答都有区别,更别说20岁时给出的答案和50岁时给出的答案了,那这些说明什么,说明它们都不是真理,真理应该是唯一不变的,而不是难以捕捉的,所有的相其实都是我们在体验这个空间时的投射,那来到修行的时候呢?也一样,如果我们在相上修,那就是在幻境中生出幻心,真的会绕很多很多的弯路,因为你在笑猴子捞月的同时,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那只小猴子。 

这也是为什么说法不轻传,因为不想找寻生命真相的人,你告诉他的方法,他会有自己的相,而这些相就是心的投射,当我们不想醒来,或者还没有到达醒来的契机时,这些相就像是一个坚固的城堡,城堡即是心的防御,更是心的监狱。 

那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,沉迷在相上修,那同样的,你可能会为自己的心创建出无数的牢笼,这就是为什么,有时我们看到的一些修行人,他们比不修行的人还要固执,因为他们有一个修行的相。在哪修?怎么修?不能这样,不能哪样?种种相。 

什么叫在相上修,举个例子,比如最常见的,就是要善,要有慈悲心,有的修行者总觉得修行就要做好事,心存善念,我要对他人宽容,甚至出门都怕踩到蚂蚁等等,这不叫善,这叫愚善,一味的求善,而看不到浅意识的恶,那说明什么?说明你只是在畏果,也就是害怕承受结果而已,当然,你也不要因为我说的这句话,而不左就右的故意去做一些坏事,而是我们需要搞清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。不是因为害怕承担某件后果,而一味的限制自己的行为,不要浅意识里有什么都不知道,只是下意识的觉得怕,怕那个果而已。这不是在修行,这只是提前布局规避风险。然而到底能不能规避还另说,因为我们无法操控它,呈现怎样的果是由潜意识决定的。 

再举个例子,修行到达某些阶段,我们会进入到某些境界,有的人以到达这些境界为修行取得成就的标准,总觉得好厉害,这也是有问题的,境界也没有离开心的投射,无论你修行是可以见到仙、见到神,到达了光明境,还是有其他什么能力,这些仍然在相上,我们只是通过修行,拓展了所见的维度而已,要知道三界六道仍在轮回中,如果沉迷其中而忘记前行的话,仍然没有走出这坐心的监狱,大概率还会回来的。 

总结来说,如果你真正想要通过修行找到获得大自在的解脱之道,那就不要执着在相上,或许前期我们需要借助这些假的相来借假修真,但一定记得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“知我说法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”,修正是一个一边立一边破的过程,离一切相即一切法。

評論
*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