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维世界中,人常被称为“有情众生”。因为我们拥有丰富的情感,喜怒哀乐交织成我们的生活。情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深的连接。爱与恨、执着与放下,每一段情感都在塑造我们,让我们在欢笑和泪水中不断成长,在佛教中,有情众生并不仅仅是指人类,它还包括了三界六道中的所有生命,从天人到地狱、从人道到畜生道,每一类众生都有各情感的束缚和轮回的因果。
三界众生因感知、欲望和情感而相互联系;而在六道轮回中,众生又因业力不停的生死轮转,生命的情感与执着似乎让我们无法逃脱无尽的轮回之苦。因为每一份情感都在塑造我们,然而它的另一面,也成为了让我们深陷其中,无法自拔的枷锁。
今天,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“破情执”,找到破情执最简单的方法,超越这份执念,获得真正的自由?
我记得自己大概五、六岁的时候,那几年,我哥哥经常感冒发烧,所以父母的注意力就更多的放在了他的身上,那时我常常会想,我是不是也生个病,这样就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呢?直到有一天我真生病了,我发现,生病太难受了,算了算了,原来这种关注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好。等到我长大,谈恋爱的时候,有一次和男朋友吵架,他突然对我说:“我感觉我已经够好了,每次你说我做的不够好,我就改,改了你还不满意,又继续改,每天你都有不满的地方,感觉我做什么都不对,无论我做什么,做了多少,你都觉得我不够爱你,为什么呢?”当时我也愣住了,我突然意识到,确实挺奇怪,为什么无论他多努力,给予再多的爱,我都感觉不满足呢?总觉得他还可以做得更好。
直到我养了一只小狗,有一天,朋友因为出差就把他家的狗放我这寄养几天,我家的狗没有因为这只小狗的到来而开心,相反还不停的欺负它,同时不允许这只小狗靠近我,我看着它,突然在那一瞬间,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,我突然明白,不管是人还是小动物,所谓的有情众生贪念的不是情,不是爱,我们只是贪恋被爱的感觉。
正因为贪念这种被爱的感觉,所以我们会跟随外境跑,在各种的关系当中,不停的去试探,不停的去做确认,但在一段关系中,出现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,也就是我们感受不到被爱的感觉,我们就会着急的去试图修正它,如果发现修正不了,我们就会生出嗔恨心。
有一段时间,网络上的一些情感博主开始呼吁某些人应该远离原生家庭,认为有些人的成长环境可能并不健康,父母的关爱过于缺乏,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。这个观点引发了很多共鸣,尤其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被忽视或伤害的人。他们会觉得,自己的一些问题,甚至后来的错误行为,和当年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、理解和支持密切相关。于是,很多人开始责怪父母,埋怨他们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关注和温暖,甚至认为如果父母能更多地关心自己,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就会不同。然而,这种情绪背后,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对被爱的执着。
破情执不是去破对爱情的执着,对爱的执着,而是破被爱的执着。
很多人常常认为“破情执”就是要放下对爱的执着,认为爱本身就是一种束缚。所以修行应该去深山老林里,远离红尘,断情绝爱,但实际上,破情执的真正含义,是要打破我们对于“被爱的”渴求和依赖,尤其是在亲密关系、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等各种人际互动中。修行不是逃避,而是直面问题,去找到产生这一切的根源。
人们在情感中感到焦虑和痛苦,并非因为自己对爱情的期待过高,而是因为太过依赖于这种被爱的感觉,认为自己需要不断被对方关爱、肯定,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那个,于是需要不停的去试探,去确认,无论是恋人、父母、朋友,还是同事,很多人都把“被爱”当作自己情感安全感的来源。于是,所有的情感关系就变得不再是单纯的给予和分享,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认同的方式。这很危险,还记得我在之前的视频中说过的镜子理论,我们与外境的关系就是一个照镜子的关系,实相是这个我,而外境是虚像,但当我们贪念被爱的感觉时,我们会认为外境才是实相,于是就会因为外境的变化,而不停的去做出反映,在过程中患得患失。
这种执着不仅让人在爱情中感到焦虑和不安,也同样在家庭和朋友关系中让人感到沉重,甚至是窒息。比如,在亲子关系中,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控制和期望,他们的爱变得像是一种交易,嘴上说,我这是为了你好,其实是基于“你必须回报我的爱”的心理,而这份被期望的回报其实就是父母贪念的被爱,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你要过的比我有出息,过的比我好,这种关系会让双方都陷入对“被爱”的执着,这种执着可能让孩子因为需要不断寻求父母的认可,而无法真正成为自己。而父母也因为贪念这种被爱的执着,不断的在希望和失望中为难孩子,为难自己。而在朋友关系中也一样,某些人可能为了维持友谊而付出过多,甚至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也是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被朋友“爱”的那份认同。
要知道,被爱是一种外在的评价和回应,外境是虚相,所以它是不可控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才明白,人的一生,没几个人会真正在乎自己,即使有那么一两个,他们也没法做到时刻在乎你。如果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,那无疑就是在追逐镜花水月。
所以破情执的方法非常简单,就是先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,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在被他人牵动的时候,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,先让自己停下来,看清楚起心动念里到底有什么,不要成为那个水中捞月的小猴子。当你真正看清了,你不会变成没有情感的机器人,相反会豁然开朗,明白原来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。破情执,不是让我们一味的逃避原来的环境,也不是变得花样的去讨好自己,而是让自己成为爱本身。
另一方面,我们之所以向外求,除了是因为我们将虚相看成实相以外,还因为自身的能量不足,从气脉的角度看,当我们在感情中产生的所有执念都会压缩并隐藏在气脉中,导致气脉堵塞,因此清理气脉,也能帮助我们破情执,当然,当我们到达修正期,也需要放下对气脉的执着,这一点很重要,但前期,清理气脉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方法。当我们的气脉通畅,身体处于一个高频的震动状态,你会发现,整个人是没有匮乏感的,因为这个我本身就是爱,这种爱是圆满的,能量是充足的,不需要向外求。这种状态不是通过自我肯定,或者类似的心灵鸡汤获得,而是从根源上将匮乏感清除,验证的方法非常简单,就是看还会不会触缘就犯,什么叫触缘就犯,就是再遇到类似的外境时,还会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。
总的来说,破情执需要先搞清我们执着的到底是什么?不是执着于去追逐一段关系,而是我们在各种关系中,贪恋被爱的感觉,这种贪恋源自自身的匮乏感,而这些匮乏感恰恰又出自我执,于是,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,明白了这个道理,要破情执就变得非常简单,回到自己,重新认识这个我,搞清自己到底在贪恋什么,只有搞清病症所在,才能对症下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