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lla Zhang
16 May
16May

前段时间去了附近的一个海滩,那里有两条石头堆砌的路,似乎代替了我们经常看到的栈桥,从远处看过去,像是很规整的堤坝延伸到海里,但走近一看,这些石头大小不一,错落的堆叠在一起,很多人通过这条不是路的路往里走去钓鱼,这时呢,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,他们也准备延着这条路往里走,其中有几个非常敏捷的在这些高低不一的大石头上跨越着,如履平地,没几分钟就走进去了很远,但他们当中的一个男生却被落到了最后,这个男生非常健壮,但他向前走的方式是蹲下身,手脚并用,小心翼翼的从这块石头爬到另一块石头,所以速度非常缓慢。 

那这和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?这就是分别心,能在一堆乱石上如履平地的人,注意力全部放在落脚的地方,而小心翼翼,双手双脚向前前进的人,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石头间的缝隙当中,一个主要专注的是落脚点,另一个专注的是滑落的地方,这两种方法,并不是说去比较哪个好,哪个差一些,一个是忽略了风险,而另一个则是放大了风险,分别心的产生,是根据我们的这一世以及过去世累积的经验,所做出的判断,这和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件都是一样的,比如赚钱,很多人都爱钱,但这些爱钱的人并非都爱赚钱,在我们的身边,你一定看过这样的人,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点点滴滴的小事上都能看到商机,如果再多一些行动力,他们会在看准商机的情况下向前冲,而有一些爱钱的人呢,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忽略赚钱的机会,也就是看不到商机,即使看到了,他们看到的更多是风险。从而畏手畏脚,很难做出抉择。 

再比如一些有洁癖的人,可能在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这么脏,你看不见吗?”,而那些社交敏感的人,每天都在不停琢磨着某个人的一句话,某个人的一个眼神,等等。 

这一切都是每个人的分别心导致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梦由心造,那如果我们遇到的人,他的分别心如果刚好和我产生的是相反,或者相冲突的,这时,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是一种逆缘,相处起来,会冲突不断,或者总感觉不开心,那如果他的分别心和我的刚好互补,或者相融,那我们之的就是一种善缘。相处起来会很愉快。 

常常看到一些遇到困境的人,总是反问自己,“为什么是我?为什么我的生活这么不顺?”我曾经在打坐的过程中,也听到一个声音说:佛是不会救我们的。听起来很绝望,那到底是生活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?还是我们自己造了一座出不去的城?这一切到底是哪里出错了?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反思这个问题。 

那说了这么多分别心的例子,是不是意味着,如果我们掌握了分别心的运行规律,那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生活?想什么来什么?答案是不行,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,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的说法。 

所有的事件产生,都是因缘合和的作用,也就是说并非一个单一的线性逻辑关系,而是由多个因缘汇合而成,学习一定的运行规律,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一段的故事体验中获得自己想要的,但别忘了,任何的分别心都会产生相应的果,而这些果又会成为其他事件的因,如此往复,我们只会随着这些故事性不停的起起落落。这就好像,有的人修了一世或者很多世的福报,而有的人却做了很多的恶,当这两种人都来到果报成熟的这一世,修福的人可能会开始做减法,也就是开始消耗他的福报,而作恶的人会开始做加法,去偿还他欠下的债,一个减,一个加,那他们都在做什么动作?他们都在归于零,接着,在分别心的作用下,他们还会继续在这些分别执着中,不停的做着加减法。当然,在实际的生活中,分别心产生的因果远比这要复杂的多。因为一件事情的产生,不是由一个因缘组成的。 

那作为一个修行人,如果我们一直在这些分别心的作用下来回转跳,甚至尝试去寻找其中的平衡点,那有没有可能?有可能,但没法维持很久,因为我们心一直在晃动,一切都刹那中生灭,所以我们需要去离相,也就是在我们搞不清它是如何运作的时候,我们需要先停下来,仔细观察,观察我们所有忽略的一切,正如之前视频所说,我们只是观察,提升自己的觉察力,不去批判,因为所有人都一样,我们每个人都是集善恶为一体的,都是非善非恶的,善恶只是分别心的产物,而众人之愿即为佛,众人之惧即为魔,在分别心下去做判断,只会让我们在这堆乱麻中迷失方向,我们需要离相,离开一切故事性,先试着在分别心起动前停下,只有当我们看清了,才会真正明白我们身处梦境中。这样,我们才会有机会醒过来。 

总结来说,分别心是个有趣的东西,它创造了每一个独特的我,每一个独特的故事情节。但也正因为分别心的关系,让我们每个人都创造出一座走不出去的城,要想看破分别心的小把戏,不是去研究它,试图找到什么秘籍,而是在分别心产生之前停下来,看清它的全貌。只有这样,才能找到出去的路。

評論
*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