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每个人修行一段时间,都非常想搞清自己修行到了哪个进度,除了我们可以参考身体能量、心境的变化以外,当修行到更深入的时候,我们还可以通过《楞严经》中所讲的五十阴魔来做参考。
这五十阴魔,分成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个大类,也就是色阴、受阴、想阴、行阴、识阴,每个大类里,又有十个小类,所以加起有五十种阴魔。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,可以去学一下《楞严经》,更详细的去了解,经中对盲修瞎炼的人、邪知邪见的人、滥用神通的人,以及被邪师的误导,描绘得特别明确而生动,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五十阴魔来反观做参考,看看自己修行大致处于哪个阶段,同时觉察自身,有没有这样的问题。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会经历这五十阴魔,但可以提前了解一下,也为自己的修行之路提前安一个警报装置。
色阴魔境
1.身能出碍
2.内彻拾虫
3.精魄离合
4.境变佛现
5.空成宝色
6.暗中见物
7.身同草木
8.遍见无碍
9.遥见遥闻
10.妄见妄说
总的来说,色阴就是在坚固妄想,这个感觉就好像是我们的人生剧本开始转变风格,改写科幻小说了,像是你的第三眼看见佛了,听见空中有说法的声音,能看到远处的境像,其他空间的建筑,甚至看见自己身体里有虫,而且不但看见,还能把它拿出来而不损坏身体等等,这就像是我们人生剧本的延展,五感上的一个延伸,只是空间不同而已,所以叫坚固妄想。
那当我们看到了、听到了、感知到了怎么办?不去管它,你继续打你的打坐,不要跟着跑,定住自己的心,它们自然就会消失了。
我在前期的视频中,也有强调过这个第三眼的问题,我们的松果体不是真正的第三眼,他是有漏的,不要去强化他,强化他会损耗大量的能量,这不利于我们打开左右脉和中脉,甚至修行的进度可能会止步于此,得不偿失。你需要继续往前,当色阴破了,我们的心光才会开始发明,这个魔境就破了。
受阴:
1.抑己悲生
2.扬己齐佛
3.定偏多忆
4.慧偏多狂
5.历险生忧
6.觉安生喜
7.见胜成慢
8.慧安自足
9.着空毁戒
10.着有恣淫
如果说色阴是我们五感上的延展,那受阴就像是我们思想感受上的一个延展,是一种虚明妄想,我们在打坐期间可能会生出一些觉受,喜乐、悲伤等等,那这个时候的这些觉受可能会被放大,我们可能会贪念这种喜乐,象一些修行人的这种慈悲心被放大以后,感觉更像是一种多愁善感,或者见到一些我执心很重的人,自我的我慢之心就升起来,觉得别人好愚蠢,听不懂我说的,再或者,我们可能已经能做到心可以离体,悬浮在身体周边,就感觉自己是不是已经很厉害了,那这个时候一定要觉察到,我们仍然处于一个阴的状态,处在魔境当中,你需要觉察到它,然后放下,不管它,继续往前深入。
想阴:
1.贪求善巧
2.贪求经历
3.贪求契合
4.贪求辨析
5.贪求冥感
6.贪求宿命
7.贪求静谧
8.贪求神力
9.贪求深空
10.贪求永岁
到达想阴已后,我们的贪求之心又升起来,比如开始贪求神通,总想着要去练出个什么神通,预言个什么天灾人祸的,每天不是讲神就是讲鬼怪的,这不是说完全不能谈论鬼神,而是如果以这个为中心,成天专研,这就有问题了,这时,我们一定要觉察,修行的目的是求智慧,不是贪求这些的。破了想阴这个魔境以后,我们接着来到行阴。
行阴
1.二无因论
2.四遍常论
3.四颠倒见
4.四有边论
5.四种矫乱
6.死后有相
7.死后无相
8.死后俱非
9.死后断灭
10.五涅槃论
行阴,
也叫幽隐妄想,是我们产生思想,产生这些念头想法的一个心理活动中心,也是我们最深一层的潜意识,为什么叫幽隐妄想呢?就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,是幽微隐伏难知难见,但却念念不停,产生内外种种的生灭变化,我们需要把这些更深的、更细微的念头也都停下,这时心才能扩出去,到达清净的极致,光明就会出现,接着我们就能进入到识阴。
识阴
1.因所因执
2.能非能执
3.常非常执
4.知无知执
5.生无生执
6.归无归执
7.贪非贪执
8.真无真执
9.定性声闻
10.定性辟支
这是最后一关,虚无妄想,我们进入到自己的阿赖耶识,需要改阿赖耶识的的习气,比如缘一起,总是想去看,声音一来总想去听,头脑总是不停去分析等等,当阿赖耶识的习气改变,自性光明就出现,空性出现,我就消失了。
这就是我们通过五十阴魔来看修行的一个过程,总结来说就是经过
身体——色阴——感受,
受阴——思想,
想阴——潜意识活动,
行阴——破阿赖耶识,
光明就出现,再往后我们就会进入到四禅八定,再深入的话就到三摩地了,到达三摩地,我们就可以永不退转了。
五十阴魔是我们修行的必经过程,不必太过恐惧,这更像是修行路上的磨难,也不是每个人每个阴魔都会经历。大家只需要正确认识,勇敢面对,小心渡过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