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实修的初期,我们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觉察力,觉察头脑,觉察身体的变化,其实就是先提升自己的觉知,但当我们继续更深一步的修行时,这种觉察就演变成了止和观。
止观之法是佛法非常重要的基本法门。 这也就是为什么,打坐是一个修行的法门,我们需要先让身体不动,接着我们需要让头脑停下来,更深一层是让我们的潜意识停下来,这颗妄心停下来,当妄心一停,我们就能如实的观照到一切法,此时的观也才能生出慧来,也就是慧观,这是我们修行的重中之重。
止和观都很重要,有定无慧是痴定,有慧无定是狂慧,也就是说,我们修定是为了观,如实的观照到一切法,这时慧才能升起来,不是像块木头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,只要我感觉不到时间了,或者法喜充满了,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了,这说明慧还没出来,这个观,是止的目的,是为了生慧,慧观才是让我们看清实相的关键。
在我进一步说止观之前,我们先搞清内境和外境是如何运作的,也就是什么是五蕴,五蕴是意念的一个生灭现象,五蕴展现出来的就是这个“我”,而这个我是处在一个刹那的生灭之中的。
五蕴包括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
色蕴:当我起心动念时,我们的心上就会像是冒了一个泡,根与尘开始让内外境显像,这就是色蕴;
受蕴:有了色蕴的显像,不管是可见的画面,可听的声音,可触碰到的事物等等,因而产生了情识,也就是身心的感受,这就是受蕴;
想蕴:接着我们会依止这些感受引发思想,也就是脑子里那一套又一套的逻辑分析判断;
行蕴:在我们这个思想的变化过程中,我们接着会依据各种内容的结论,来确定下一步的行为,这是我们因果的因所产生的一个点,如果是随业而转,那我们会发起贪、嗔、痴等善恶行为,这些行为会驱使我们的身、口、意去造业;那如果转业成道,就会发起戒、定、慧等修养行为。
识蕴:汇总了前面的色、受、想、行,就有了这个我,我又会因为这些信息汇总而不断产生我执,当我们紧紧抓着这个我,故事就产生了,就这样,这个我的故事就这样在一条看似不间断的逻辑线上不断运作。
而实际上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,每一念生起后,终将会消灭,它随因缘生灭,而且在五蕴的聚合中,任何一个东西都不是单一独立的,没有主人,也没人控制,这些东西也没有自性,所以五蕴的真相就是无常、无我,而且是空的。
那我们刚才所说的行蕴是一个因果的关键点,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止观之法转业成道,也就是色蕴一起,烦恼即生,以受想从道,运用止观之法回以修养,转烦恼成菩提,菩提是什么意思?
“菩提”是古印度语,也就是梵文的音译,意思是觉悟、智慧的意思,最后行识就安住在菩提之中,安住在觉悟智慧中。
那止观的道路,就是一个转烦恼成菩提的道路。
首先,我们来说“止”,这里的止,不是粗浅的指身体不动,因为动静二相都是假的,而是止于一念,先停下所有的分别心,当纷扰杂乱的妄心停下,我们的妄心就止住了, 当心在不乱的情况下,实相就慢慢在迷雾中显现出来,我们才能开始起观。
观是我们止的目的,否则止会变得没有意义。 “观”就是如实的观照一切法,一切实相,观的目的是升慧,只有当智慧升起,这时的观就成了慧观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有机会证悟进去,也就是,经历开悟、证悟的过程。很多修行者,只在止上下功夫,没有真正去观照,那智慧是升不起来的,那练一辈子,可能连开悟都到达不了,看似是在修行,实则连门都没找到,这是很可惜的。
在止观的道路上,止和观都是层层递进的,从止身,到止分别心,再到止念头,最后止我们的潜意识,也就是将阿赖耶识连根拔起, 而观,是从观头脑、身体内在、观烦恼、观执着、最后去深观诸法实相,层层深入。 而在这个观的过程中,我们的慧也在层层深入,从证悟、到修正、然后获得般若智慧,最终获得究竟解脱。
那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的慧已经升起?
首先最直观的肯定就是开悟,通常开悟是证进去的,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突然知道了这个我不是我,那这种知道是一种本能的知道,不是学习而得的,当我们证进去以后,在身体的能量方面,你能察觉到巨大的变化,因为身心是一体的,比如很多人经过很长时间的打坐练习,身体能进入到一个清安的状态,甚至体验到法喜充满,但接着就很难进步了,就是因为慧没有升起,慧没升起,能量的振动频率就很难再提升,我们身上的业报之炁也就会减缓显现,甚至不再显现,意味着我们只是进入到了一个大的平衡期,此时,只有慧升起,累世的业报之炁才会开始不停的显现,这时你会发现,身体在没有完全解锁完之前,业报之炁的显现是不会停止的,同时能量的强度会变得越来越强,解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。
奇经八脉开始全方位疏通,左右脉也在过程中逐步显现,最后中脉才会出现。所以身体其实和我们整个修行的进度是有着一定的相互呼应,当然随着我们的心逐步的清明,每一个新出现的平衡期其实都是一个瓶颈,需要慧都进一步的提升, 从而获得进步,比如我们到达了行阴阶段,如果慧不能进一步提升,我们就会很难穿越潜意识,可能就只能停在行阴进不去了,只有进一步打开智慧,才能进入到四禅八定,进入到三摩地,到了后期,同样的,我们的慧观还需要再提升,否则也会困在三摩地的境界中,无法最终去证得。
总结来说,止观的道路,是实修当中非常有效的修行法门,当然他也需要配合其他的一些修行法门,速度才会加快,但其中的关键点,是需要我们在这条路上,能做到慧观,简单来说就是你需要打开智慧,否则我们光是要破这一路的阴魔,你可能都需要折腾不止一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