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lla Zhang
14 Sep
14Sep

不知道大家对修行人是什么样的印象?神秘?古怪?出家?当和尚?……可能一提到修行人这三个字,你的脑海里立即冒出几个词,那到底修行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呢? 

首先我们需要明确,什么样的人才叫修行人,是开悟以后的人,才能称为修行人,因为刚开始想要修行的人,绝大多数人是因为感受到了痛苦,所以才想要找到方法去解决,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其实是一种逃避,很像是临时抱佛脚,当他们的问题得到缓解或者完全解决,他们很大概率又会回到各自的角色中继续折腾,直到修行的信号再次触发,他们才会再回来,

当然也有的人,知道自己就是想要找到出世的智慧,他们想要醒来。但这两种人都有共同点,就是我执非常重,再加上因缘不成熟等原因,所以他们无法识别正法,会一直在正法门外徘徊,一直在那折腾,可能今天学习开第三眼,明天想着怎么玩显化,很难真正走在修行的道路上。 

为什么说开悟是一个人有没有开始修行的标志?因为开悟,意味着我真正明白了我不是我,这种明白不是学习来的,也不是谁告诉你,你觉得挺有道理,你懂了,你明白了,不是分析得来的,是一种本来的知道,我在我的线上课程“成为自己的灵性疗愈师”中,有专门讲述什么是开悟,以及开悟以后的状态,那当我们开悟以后,我们开始真正的醒来,这时会具备识别正法的能力,就如同在黑暗中,打开了灯,自然就能找到回去的路。所以才有悟后起修的说法。只有这个时候修行才真正开始。 

那修行人和普通人有哪些区别呢? 

首先,第一个角色不一样。 

普通人是一个三维世界的游戏体验者,他们用心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,也会用心体验根尘带来的不同情绪,他们乐在其中,他们会不停的定目标,不停的去实现,实现了开心,没有实现就全然的去体验悲伤。 而修行人是一个觉察者,同时也可以选择做游戏体验者,但这时的体验更像是来玩的,他们因为找到了打开或者关闭那个体验者开关,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体验,也可以选择关闭,也就是说他们想体验的时候,就打开自己的根尘开关,展现出自己的个性,显像出自己的情绪,不想体验,那就退回到觉察者的角度。随着修行者更进一步的提升,他们还可以开启另一个身份,就是创造者身份,他们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世界,也就是说他们有创世的能力,而且是随心所欲。当然,要达到这个高度,需要证得圆满。 

第二个不一样,是心的自由度不一样 

普通人在体验者这个角色中,受到三维世界的游戏规则限制,也会在轮回的过程中,给自己的潜意识里不停添加更多的限制性信念,灵魂就这样受到因果业力的牵引,所以会一直不停的轮回,不停的折腾,而新灵魂一但失去觉察力,他也会迷失在这个空间,不停的在这个空间轮转。因为在这个梦境中,一切其实都是在刹那的变化中。只要受到因果业力的牵引,我们的心就会被限制住,想要挣脱,就必须醒来,否则都是像在加固一个海市蜃楼,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让他保持相对的平衡而已。 

而修行人是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梦境而已,心无处不在,但心不粘附在任何相上,所以心没有限制,非常自由。 

第三个不一样,是心境不一样。

普通人心情会随着外境转,而且习性会触缘就犯,今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开心,明天失去了什么就难过,心随境转。 

而修行人因为根尘脱落,本自具足的本性展现出来,所有的受限被解除,他们会一直保持平和、喜乐的状态,而且这个状态非常稳定,可能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似乎和以前一样,也会展现出自己的人物个性,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他们情绪的每一次展现,心轮没有任何的变化。意味着,世间是没有事情可以困住他的。包括因果,包括轮回。当然要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,是需要不断证悟,到达圆满。 

最后一个不一样,是视野不一样,普通人在体验这个三维世界的游戏中,如同盲人摸象,角度不同,认知不同,所展现的我执也各不相同,可以说他们陷在了自己的六识中,视野非常局限。 

而修行人的视野是多维的,他们不但能看到游戏中每个事件的多面性,像一个上帝视角,同时也能展开不同维度的视野,明白宇宙的真相。


評論
* 電子郵件將不會發佈在網站上。